瑞士信贷集团早前发布“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以全球标准来说,总财富达到约万美元至10万美元就属于中产人士,全球有21.3%中产。而富有及超级富有,分别只占总人口的7.9%及0.7%。若按照此标准,香港中产人士可谓「梗有一个喺附近」。
读者心目中的中产可能是「住洋楼,养番狗」,更要揸「靓车」到中环区上班的专业人士。
不过,瑞信今年发布的“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原来只要总财富达到约万美元,即约78000港元,已位列中产人士,更比全球逾七成的人富有。
全球总财富达万至10万美元的人数约有10.54亿人,占全球成人人口约21.3%。
财富不均情况严重
报告又指出,于中产以上还有两级,分别是富人及超级富人。
富人的入门门槛为拥有10万美元以上至100万美元资产,即约78万港元以上至780万港元。
而超级富人的入门门槛则为总财富超过100万美元,即约780万元,只占总人口约0.7%。
在全球达到富人及超级富人级别的两种人,其财富分别占全球财富39.7%及45.9%。
数据反映财富不均的情况,因为全球财富明显严重倾斜于少于1%的「超级富豪」之中。
报告又指在最富有的一撮人中,还可细分四级;当中全球最富有的超级富豪定义为总财富逾5000万美元,约为3.9亿港元。
而最多百万富翁(以美元计)的国家为美国,共有1530万人拥有100万美元财富,较2016年增加110万人,
其次为日本,共有270万名百万富翁;第三位则是英国,共有220万名百万富翁内地则三甲不入,与法国及德国一同排在英国之后。
全球财富达5000万美元的超级富豪人数较2016年增加13%,超级富豪人数最多美国,第二位为内地,第三位是德国;而香港排第15位,新加坡排第20位。
根据报告内容,这代表倘若在香港拥有一个市值达780万元以上的物业,就足以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一撮人。
亦即是说,只要每月储6500元,一年后即可晋身中产一族。
根据政府统计处发表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第二季,就业人士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为15300元;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26000元。
资产并非唯一标准
一个月入15300元的打工仔,每月储6500元并非不可能;即根据瑞信对于全球中产的定义,香港有一半以上的打工仔可位列中产一族。
不过,始终全球贫富悬殊情况严重,若于香港拥有资产总值78000元,就称自己为中产人士,未免太离地。
根据智经研究中心早年委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做的调查,逾八成受访者倾向以财富界定「中产」。
当中,大部分人认为中产应有400万至600万元价值的物业,100万至200万元的非物业资产,以及每月收入达到30000至60000元。
而经济资本并非市民界定「中产」的唯一元素。其中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中产应该具备「高学历」。
另外,超过六成受访者视「从事管理或专业工作」是成为「中产」的重要条件。
而截至今年第二季止,香港「经理及行政级人员」及「专业人员」人数,分别有约46.45万及28.73万人。
事实上,在香港要做一个着重生活质素的中产,衣食住行均不能悭。
按照粗略估计,一个中产人士,计及住屋,养车,伙食,置装及其他娱乐支出,每月支出约为48,500元;再加上水电煤,电话费等开支,每月约1500元,一个月已花近50000元。
当中,还未计及强积金,保险,家用及税务支出等开支。
根据政府统计处发表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第二季,每月就业收入达50000元或以上的就业人士约有34.65万人。
据税务局一十八分之一十七年度薪俸税计算,月入50000元,扣除供养全年同住年龄为55岁至59岁父母的免税额后,需缴交50420元税款。
扣除需缴交税款后,每月实际只得45798元可花,未能应付支出。
假设月入60000元,一年税款是70820元,扣除应缴税款后,每月则有54098元。
由此可见,能于香港当「真•中产」门槛不低,月入60000元是常识吧;这代表年收入为720万元,已经是全球第二富有级别,更跟全球最富有的入门门槛780万元相差不远。
月入七萬,年收入應該是七十二萬,不是七百二十萬。作者數學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