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人」夫婦劏房搬上海景樓 內地人妻:羨慕港男生有條件玩
「我們對香港抱有希望,對工作有所期待,我們不是在這裡消磨時間。」來自江西、28歲的Jessie(化名)說。「希望」這詞是多久沒聽過,你好奇怎麼香港人比他們更灰暗。今年是她和丈夫國強(化名)來港第七年,七年相等於一個永久身份,但他們不急著要,早前他們還商議到底放棄哪張內地身份證。 「結果深圳那張贏了,比我的江西那張值錢。」Jessie笑說,他們確定夫婦其中一人拿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方便將來有個退路,現在的家和現在的故事發生在香港,而退路是內地。 「我們的身份像either…or,中、港兩者之間遊走,我喜歡這種靈活。」Jessie和國強二十一、二歲開始在香港讀書,然後結婚,工作和生活,一開始身份認同好像非談不可,後來聊著聊著,才發現它在生活和時移世逆之下竟很虛無。 香港政府自2008年開始推出「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安排」,大學可招收非本地學生入學,畢業後可申請留港一年,把學生簽證轉換成工作簽證,根據審計署統計,截至2016年4月,總共約六萬名來自內地的畢業生留港就業,如果一直有香港公司聘任,滿七年就可以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數字沒有顯示多少人以此獲取永久居民身份證。Jessie和國強在2011年時申請某間大學的一年自資碩士學位課程來港讀書及工作,碩士班裡八十人,百分之九十八是內地人。 要選主流行業 夫妻交談一星期少於五小時 「當時覺得七年好漫長,沒有想過留不留下。」Jessie說她選擇來香港讀書是見學費比歐美便宜十幾萬。「想不到這原因驅使下的決定,影響我生命的軌跡。」例如她同樣沒有想過做保險,沒有來香港,她壓根兒沒可能做保險,而且一做就三年,主要客戶和身邊同事、上司都是內地人,而國強在某間駐香港的內地證券公司工作,也算是金融行業。他們說,因為工作關係,他們大部份時間都說普通話。 「來香港讀書,一定要選擇學院中最主流的科目,當年選擇讀傳媒也是因為它是那學院中的主流,以獲取更多資源。你生活在一個城市,也要選取這城市的主流行業。」「那你選對了?」記者問,特別這幾年內地保險市場變蓬勃。「我選對。」Jessie回答,她覺得這行業給予她不只錢,這行業能讓她成長。「不像我以前做傳媒或PR,坐在地鐵時人常變空,每天好累,現在做保險以自僱形式,工時比以前長多,但我每天都有所期待。」國強差不多同一個時由傳媒轉向金融行業,說幸好兩人的生活軌跡重疊,忙就一齊忙。「以前來香港,第一個驚訝是,人都走路好快,到了今天,我走路比他們更快。」他們戀愛和同居六年了,剛結婚半年,三年來兩人各自忙得天昏地暗,一星期說話時間少於五小時。Jessie說,今天訪問算聊得最多。 港男追夢到三十 只能當朋友 內地與香港兩性文化差異,其中「AA制」抑或「由男生付」竟是訪問中聊得最多的,內地吃飯一定由男方主動支付,但香港普遍是AA制,提供配對服務顧問也特別提到,正因為不存在AA制問題,香港女生覺得內地男生豪爽大方。國強解釋,朋友吃飯,男生買單份屬正常,文化風氣就是如此。Jessie另外想到,她印象中的香港男生比內地男生延遲考慮現實問題。 「香港男生三十歲或以上,不少仍然在玩音樂夾band,我很少看見有內地男生三十歲還是追夢。他們好可憐,一畢業就要想生養孩子、結婚和事業。挺羨慕香港男生,有空間和條件多玩幾年。」所以Jessie只能和香港男生當朋友,一考慮結婚,反而讓她沒有安全感,結婚就代表錢是很大考慮。「這讓我卻步,當然最重要看價值觀。」國強則覺得自己不是可憐,「責任對男生很重要,想令身邊的人生活更好。」他說坐地鐵時看見大叔在看漫畫,會瞧不起對方,內地沒可能出現這畫面。「那大叔讀什麼你才肅然起敬?」記者問。「當然是英文報紙。」國強一半開玩笑的口吻說。 「內地的觀念潛移默化,漫畫、夾Band是大學生玩意,畢業出來工作就要思考家庭和事業。也因為我們讀大學時就離家獨立生活,導致思考角度不一樣,如果什麼事情也要獨立面對,當自己做得不好,由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罪社會,你看社會裡也有成功人士。」由國強的答案,我竟然聯想起自己,和一眾香港青年,我們三十歲仍在做二十歲的事,住劏房月收一萬五,大概四十歲建立事業、家庭,對社會多點希望才有望超渡人生。六年前,國強和Jessie也住過劏房,任職媒體幾年也是月光族,慢慢由劏房換小房,租新界也變成了租港島向海的房子,雖然如同你我買不起房子,「但幾年有一種慢慢變好的感覺,搬一次,面積大一點,也舒服一點,而且我們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安居樂業。」Jessie描述著一個有希望、期望的人生,竟別於社會整體低氣壓的香港。 香港是我家 越來越沒有漂的感覺 訪問過程我們聊到香港政治,Jessie和國強的回答客觀中肯、政治正確,事後他們希望不刊登任何政治的討論,即使已化名及不上鏡,他們很謹慎,反而後來我們聊到比政治更貼題的港人生活狀態。 「大部分香港人的生活狀態真的很不好……」Jessie提到她最近看到統計處公佈一份香港人收入中位數調查。「我看到了2016年人均月入五萬,已經屬百分之十收入最高的人(僱員)。我很驚訝,香港不是應該很有錢嗎?金融都會,我以為月入二、三十萬的人很多,沒有想過像我月入五萬,就成為香港Top 10。」她仔細計算香港、北京和上海的人均收入,香港月入一萬五或以下達五成五人口,而北京人均工資七千多,但花費比香港少三倍,比她想像中落差很大。 然而香港仍然是她喜歡的城市,以前住北京時她特別害怕踏車經過渠蓋,「怕沒蓋好,或是毀壞沒人修,整個人掉下去。」Jessie覺得,香港有一種秩序感,人人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她不用擔心逛個街也可能掉下坑,特別香港這城市讓她找到努力的方向,從事保險,工作、結婚和生活在此城。「越來越沒有漂的感覺,香港是我的家,在這裡是有希望。」她說,當越來越多香港人打算移民,對此地無望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