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起所有由海外返港的人需接受強制家居檢疫

周四起所有由海外返港的人需接受強制家居檢疫

Coronavirus2019
因應新發出的紅色外遊警示,衞生署相應擴大檢疫安排。由星期四凌晨起,所有由海外國家或屬地返港的人,不論是港人還是外地人,都要接受14日家居強制檢疫。 而抵港前14天曾到過南韓大邱及慶尚北道、伊朗及意大利北部三區的人就維持需要入住檢疫中心;至於針對由內地抵港人士的強制14天家居檢疫就繼續生效。
Read More
袁國勇:正與政府研究所有外地抵港人士隔離14天

袁國勇:正與政府研究所有外地抵港人士隔離14天

Coronavirus2019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大流行,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袁國勇建議,所有人從外地返港後都要檢疫十四天,以減少輸入個案。另一專家顧問許樹昌則認為要考慮本地檢疫設施是否足夠。 本港三月以來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只有兩宗屬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個案,其他人都曾外遊,或者是確診者親友。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全球多個國家爆發疫情,單靠檢疫個別國家抵港人士未必足夠圍堵病毒,正與政府研究所有人從外地抵港都要檢疫十四天。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亦指出,部分東南亞國家確診宗數不多,未必反映實際疫情,但大幅擴大需要檢疫的地區要考慮檢疫設施承受能力。 至於在歐美地區的港人應否回港,袁國勇表示,個別城市例如倫敦,人口密度高,若防疫措施做不足,疫情可於四周內急速惡化,建議當地港人盡快回港。未能回港人士亦應盡量留在家中,尤其是風險較高的長者。
Read More
留英港人避隔離瘋搶直航機票 國泰經濟位已售罄 商務位升至7千英鎊

留英港人避隔離瘋搶直航機票 國泰經濟位已售罄 商務位升至7千英鎊

Coronavirus2019
港府周日(15日)晚上宣佈,基於公共衞生考慮,決定向美國、英國及愛爾蘭發出紅色外遊警示,屬歷來首次;衞生署亦將於周四(19日)零時零分起,對三地加強衞生檢疫安排,不論是否本港居民,抵港後均須強制家居檢疫14天。 在英國南倫敦攻讀碩士的Samuel說,自港府上周五(13日)宣佈對歐洲神根地區26個國家發出紅色旅遊警示後,已開始找朋友幫忙「撲機票」,慶幸有朋友為他成功買到澳洲航空周三(18日)先飛往新加坡、周五轉國泰機返港的機票,索價僅4,000元,算是較便宜。 Samuel說:「(國泰直飛機票)本身見到時要7,000元,跟住等多一個鐘,變咗12,000元,再聽人講等多兩個鐘就變咗24,000元,我見到12,000元已經卻步,所以揀咗呢個要留喺新加坡嘅option」。 《蘋果》晚上查看國泰網站資料,3月19日前倫敦回港航班已沒有經濟位機票,3月18日商務位回港票價則搶至近7,000英鎊(相當於約66,000多港元)。 他稱原本計劃在英國留到6月,惟眼見疫情爆發及英國政府的「佛系」處理,加上家人希望他回港,最後才有此決定。他指餘下的碩士論文可靠網絡與教授溝通下完成,影響不大,預計周三會穿尼龍物料衣服上機,全程戴口罩,也會戴N95上機以防萬一,回港後在朋友家自我隔離14日。他指身邊不少朋友都已計劃回港,留在當地的大多本身在英國有工作。 他形容疫情爆發至今,都未曾在英國街頭見過當地人戴口罩,他抵埗兩個月因害怕別人投以奇異目光,也沒有戴口罩,又認為英國政府的抗疫做法亦令人費解:「香港政府都唔係做到嘢,但呢邊實在更加『佛系』,等佢自已『吽好』,我覺得喺現代醫學嚟講係唔make sense。」 已報考英國高考者返英需預留14天檢疫 熟悉英國情況的facebook專頁「Goodbye HK, Hello UK」負責人Billy Wong指出,由於英國於意大利、法國的人流往來極為頻繁,相信英國的疫情短時間內難以受控,在英國的港人應把握時間,認真考慮是回港。他認為,若在當地有穩定工作的港人,宜繼續留英;但若是「工作假期」的人士,除非決心長居英國,否則應考慮返港。 至於留學生,若是就讀寄宿學校或大學、毋須考公開試的學生,若住在市區,可以考慮回港,相信大部份學校都會有網上授課的配套準備;若已報考英國高考的學生,要留意若選擇回港,他日要返回英國,需預留最少14天以接受當地的檢疫,有可能因此趕不及公開考試:「如果喺19號之後先返到香港,就先隔離14日,返到英國再(隔離)14日,係唔係值得咁做呢﹖」
Read More
3月19日周四起從英美、愛爾蘭及埃及抵香港須家居檢疫

3月19日周四起從英美、愛爾蘭及埃及抵香港須家居檢疫

Coronavirus2019
香港政府對愛爾蘭、英國及美國發出紅色外遊警示,周四凌晨起,由上述國家及埃及回港人士,需要接受家居強制檢疫。政府指,鑑於愛爾蘭、英國及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個案數字持續及迅速上升,基於公共衞生考慮,決定向這些國家發出紅色外遊警示,呼籲市民如非必要,避免前往這些國家。而由今月19日零時零分起,所有於抵港前14日曾到愛爾蘭、英國,美國或埃及的人士,不論是否香港居民,均需接受家居強制檢疫。
Read More
香港疑再輸入1病例 呼籲英美留學生返港 (附全港隔離大廈搜尋器)

香港疑再輸入1病例 呼籲英美留學生返港 (附全港隔離大廈搜尋器)

Coronavirus2019
香港昨日(14日)新增4宗新個案,當中3宗都曾外遊,而另一宗就與早前確診的埃及團夫婦所居住的大埔富亨邨亨泰樓單位相隔兩層,疑與家中污水渠有關。據悉,本港今日再新增一宗懷疑輸入個案,患者是37歲法國籍男子,有指他上月底與朋友到法國巴黎旅行,上周五返港,日前到將軍澳醫院求醫,今日初步確診。至昨日,本港的確診個案增至141宗。 香港昨日新增的4宗個案,第139號個案曾到杜拜及馬德里,返港後翌日出現病徵,疑為外地感染。至於第141號個案的女子,在英國逗留逾月,返港後翌日到將軍澳醫院求醫後證實確診。而第142號的男子,是第137號個案的姐夫,並同到訪過摩洛哥。至於第140號個案,與第119及124號個案同樣居於大埔富亨邨亨泰樓的高層同座向單位,疑為病毒透過「擾流效應」進入單位感染。而相關6層各兩個單位的住戶需要隔離檢疫,並有住戶不適需要送院。 歐美等地疫情急轉直下,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呼籲海外留學生返港。國泰昨晚宣佈,恢復本月17日(下周二)至19日期間,3班往來倫敦希思路機場至香港的航班,即每天增加一班來回航班。航班分別為由香港出發的CX255以及倫敦出發的CX250。而國泰亦增加從美國不同目的地回港的航班,方法包括加開額外航班或安排大機接載,讓香港學生和市民盡快回港。詳情今日公佈。 本港確診個案數字 ●確診(截至3月15日13:30) 141宗(16個月大至96歲)及1隻松鼠狗 ●疑似/初步確診 1宗疑似確診(第97號)、1宗初步確診 ●死亡個案 4宗(39歲至80歲) ●出院個案 81宗 ●累計呈報個案 2,581宗 ●住院隔離個案 153人住院,當中121人接受隔離 確診個案過去14天有病徵時到訪的大廈名單 (更新時間:3月14日23:50) ●中西區 東華醫院 德輔道西341號 西寧街35號西寧閣 德輔道中10號 東華醫院 統一中心 威靈頓廣場 雲咸街1號南華大厦 嘉諾撒醫院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工業大廈 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 ●灣仔 樂陶苑C座 瑞士花園第1座 安慧苑 東方大廈 鄧肇堅醫院 養和醫院 利園一期 ●東區 鴻福大樓 港利中心 ●南區 美景徑美景臺 碧瑤灣第31座 碧瑤灣第28座 明華綜合大樓 香港仔市政大廈 瑪麗醫院 域多利道550號 ●油尖旺 香港喜來登酒店 中銀中心 先達廣場 旺角新城 新填地街182號 新光商業大廈 好望角大廈 永隆銀行中心 旺角中心 ●深水埗 元州邨元樂樓 ●九龍城 根德道5號 ●觀塘 康瑞苑 德福花園T座 麗港城2期第26座 觀塘廣場 成運工業大廈 大本型 麗港城商場 ●元朗 原築第1座 嘉湖新北江商場 ●屯門 兆禧苑安禧閣 美樂花園商塲 啟豐商場 ●大埔 富亨邨亨泰樓 大埔中心 富亨商場 ●西貢 寶盈花園4座 怡明邨怡情樓 清水灣道684號 ●荃灣 碧堤坊 陳記商業中心 深井村61號 碧堤半島第7座 ●沙田 廣林苑茂林閣 寶福紀念館 ●葵青 iPlace 新都會廣場 宏福花園 青怡薈 翠怡商場 ●離島 長洲南海傍路1116號 大新後街111D號 新興街101-103號 長洲市政大廈 建新里1-2號
Read More
澳洲午夜起入境旅客須隔離 港旅行社即時取消旅行團至下月中

澳洲午夜起入境旅客須隔離 港旅行社即時取消旅行團至下月中

Coronavirus2019
繼西班牙和意大利宣佈「封城」後,澳洲今日宣佈,周日午夜起所有入境的外籍旅客須自我隔離14天,而且不排除封城。本港多間旅行社陸續作出相應措施;旅議會表示已知的澳洲團全部即時取消至4月中,數據仍在統計中。 縱橫遊宣佈,決定取消今午至4月15日期間出發的澳洲旅行團;至於4月16日或以後出發的澳洲團,會於稍後再作安排。康泰旅行社亦表示,取消今日至4月15日出發的澳洲團,已報名的顧客可選擇轉團、保留團費6個月或扣除手續費後退團。而4月16日或以後出發澳洲旅行團,稍後會再作安排。
Read More
全球爆疫 病毒第三波侵港

全球爆疫 病毒第三波侵港

Coronavirus2019
香港的確診個案亦再次由境外輸入的個案主導。由1月23日出現首宗確診個案起計,香港一共出現3波的輸入個案 ,第1波主要由武漢輸入,第2波是乘坐包機回港的郵輪鑽石公主號乘客,第3波則是現時由世界各地回港的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估計,全球疫情難以完全圍堵,香港輸入個案將繼續出現。 截至3月13日,香港共有41宗確診輸入個案,當中7人是非香港居民,其餘34人均為香港居民;他們來港後合共再感染了6位密切接觸者。 以確診時間劃分,本港的輸入個案可以大概分為3個階段。第1波是1月23日至1月31日,9日間錄得11宗輸入個案,全部來自武漢,亦是香港整體的首批個案。他們當中7人都是乘搭高鐵來港,另外乘搭飛機及經羅湖到港的各有兩人;全部7位非本地居民個案均屬於這一波。隨著武漢封城,香港要到3月7日、即港府派出撤僑包機後才再有武漢輸入的個案。 第2波是2月23日至3月2日,9日間錄得10宗個案,包括9宗確診及1宗疑似個案,全部都是港府以包機由日本郵輪鑽石公主號接返港的港人。這10人雖然在獲准離開日本前都曾經接受病毒測試並錄得陰性,但回港後就先後在測試中呈陽性。他們當中有4人確診時並無病徵,部份人的病徵亦甚輕微,現時10人已全部出院。 第3波則是由3月4日開始,至今已經有16宗,是因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而將病毒帶回港的港人個案。他們的來源地分散,最大的群組是「全員感染」的9人埃及旅行團,其次是有5名港人感染的印度旅行團;另有3人在潛伏期內各自去過兩個國家,足跡遍佈歐、美、非洲。 另外,部份有外遊史的確診個案,因外遊地未有明顯的爆發點,或潛伏期亦曾在香港逗留,衛生防護中心會將個案較保守地列作「可能本地個案」,例如2月28日國泰CX250倫敦返港航班,機上一共有4人近日先後確診,但全部都未被列為輸入個案。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指出,病毒已經在全球擴散,一些發展中國家難以實行圍堵政策,預料武漢肺炎難以如沙士般完全消失,估計疫情會持續2至3年;香港的確診個案亦因此難以見頂,輸入個案將陸續有來。
Read More
【全球冧市】香港樓價指數CCL連跌4周 向下迫近170點

【全球冧市】香港樓價指數CCL連跌4周 向下迫近170點

Coronavirus2019
CCL最新報174.03點,按周跌0.53%,創52周新低。雖然近期二手買賣明顯增加,但肺炎疫情於全球擴散,拖累香港樓價持續下跌,CCL連跌4周共2.69%。預期CCL跌勢持續,目標下試170點水平。今周美股兩度觸發熔斷機制停市,對香港樓市影響將於四月上旬開始反映。 CCL Mass報176.34點,按周跌0.62%,連跌4周共2.34%。CCL(中小型單位)報174.33點,按周跌0.65%,連跌3周共2.53%。三大整體指數已經齊跌3周,為19周首見,兼重返2019年3月時水平,齊創52周新低。 CCL(大型單位)報172.45點,結束4周連跌後,今周升0.12%,但跌勢未止。 四區方面,新界西CCL_Mass報161.33點,創11周新低,按周跌1.09%,連跌3周共2.91%。九龍CCL_Mass報171.55點,創53周新低,按周跌1.74%。港島CCL_Mass報180.49點,結束2周連跌,今周升0.77%,跌勢未止。新界東CCL_Mass報185.92點,結束3周連跌,按周升0.12%,跌勢未止。 新春後4周計,九龍跌勢最明顯,累跌3.58%。港島累跌1.87%,新界東累跌1.12%,新界西累跌1.93%。四大整體指數方面,CCL累跌2.69%,CCL Mass累跌2.34%,CCL(中小型單位)累跌2.53%,CCL(大型單位)累跌3.52%。 今天公佈的指數,根據2020年3月2日至3月8日簽訂正式買賣合約的中原集團成交計算。當中有近八成的交易是在2020年2月17日至2月23日簽臨時買賣合約,是新春後第4周市況。
Read More
有香港籍留學生在英國疑染上新型肺炎 英國當局未有提供協助

有香港籍留學生在英國疑染上新型肺炎 英國當局未有提供協助

Coronavirus2019
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收到一名在英國留學的港人求助,懷疑感染新型肺炎,但英國當局未有提供協助,目前入境處已聯絡二人跟進事件。 葛珮帆指,該名港人一星期前出現病徵,而與他同住的女朋友亦出現病徵,包括感冒、頭暈等,二人曾經致電當地私家醫生尋求治療但遭拒絕,他們之後致電確診熱線,但仍未收到任何回覆;本港入境處已聯絡二人。
Read More
離岸在岸人民幣貶破7 全球避險情緒高漲

離岸在岸人民幣貶破7 全球避險情緒高漲

Uncategorized
全球避險情緒高漲,離岸人民幣及在岸人民幣兑美元雙雙跌破7關口,離岸人民幣來到7.0339,為近兩周低點,大跌651基點,跌幅高達0.93%。分析預估,人民幣短期維持震盪偏弱。 路透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而市場期待的美國政策並沒有提振市場信心,全球避險情緒高漲,人民幣作為風險貨幣受拖累走弱,短期將震盪偏弱。 交易員表示,海外疫情擴散嚴重,美元的避險效果顯現,而大陸股市整體偏弱,北向資金(意指外資)呈現流出,均對人民幣構成壓力。 一外資行交易員稱,疫情對外貿衝擊比預期大,若海外疫情蔓延致進出口持續逆差,人民幣升值空間有限;A股近日維持弱勢、北向資金大幅度流出,油價持續下跌令市場對油盤購匯預期較強,均對人民幣形成拖累。 有銀行主管表示,近期企業未完全復工,結匯需求整體偏弱;不過,因人民幣走弱趨勢初顯,企業保持觀望態度。
Read More